“这不是我刚进厂时用的机器么,我的‘老伙计’又回来了!”新印厂职工兰女士在陈列厅中看到刚进厂时曾与其并肩战斗的大型印刷机,许多回忆涌上心头。
新印1950Discovery文化创意街区原为贵州新华印刷厂,始建于1950年,前身为贵州人民印刷厂,是曾经贵州省以书刊印刷为主的大型印刷企业及书刊印刷基地。70多年来,新印厂承担了省内多项重要活动及省内中小学教材教辅、期刊图书及各类画册的印刷工作,用印刷记录了时代发展,推动了贵州省教育事业和文化传播。
1966年,贵州新华印刷厂正式命名。 图源:爽爽贵阳 文昌云岩
与许多老国企一样,随时代发展,旧厂房已经没办法承担如今的工作需求,逐渐废弃,变成工业遗址,静静地沉睡于老城区一隅,等待着凤凰涅槃,再次重启。
在中国大中型城市正普遍经历老城更新的背景下,通过盘活一块位于老城中心具有历史感的工业厂区,使其焕发出新活力的案例并不少见,包括北京的798艺术园区、上海的上生新所、成都的东郊记忆、深圳的华侨城文化创意园,都曾是老厂爆改获得重生的典型代表。
那么,既然要旧厂爆改,要怎么样改?如何定位?如何平衡文化与商业?这是摆在新印厂面前最重要的问题。
“一开始我们也比较茫然,不知道怎么定位,2021年后我们开展了广泛调研,在经过反复论证后,决定将新印厂旧址打造成为文化与商业相融合的地标性特色文化创意街区。”贵州新华印刷厂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让新印1950文化创意街区承接文化与商业的交汇与融合,凸显新印厂的历史脉络,在设计和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街区最大限度保留了原有的厂区结构和建筑风格,增加公共空间,联动周边,打造独具特色的新华印刷体验馆和新印城市展厅。历时两年半,过去的老旧厂房变成了集现代空间、商业、文化为一体的创意街区,实现了华丽蝶变。
在5月25日举办的开街仪式上,现场不仅有热闹非凡的灯光秀、课本诗歌串烧朗诵、钢琴独奏等节目,还上演了以新印厂文化历史为蓝本创作的情景剧《印》,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每个新印厂年代人物代表依次上台领奖,勾起了现场许多新印人的记忆。
漫步在新印1950 Discovery文化创意街区中,一面面红色砖墙、一台台斑驳的印刷机器、一张张充满回忆的老照片,勾起了老新印人的回忆,也吸引了许多市民游客的关注。无论在新印城市展厅,还是在新华印刷体验馆,人们仿佛能听到印刷机轰鸣的回声,看到工人们辛勤劳动时的汗水。
“父亲是新印厂退休老员工,自己也在相宝山新印街道住了三十多年,对新印厂有着很深的情感,看着展厅里老旧印刷机,回忆起儿时早出晚归的父亲,在印刷机前用辛勤劳动养活一家人,感慨万千。”贵阳市民雷先生告诉记者。
“我们很注重整个新印厂的历史风貌,包括原来的彩印车间、办公室,厂房的红砖白墙、厂区的梧桐树等元素都得以保留,并布置了大量的老照片、老机械,这是新印1950创意文化街区最大的亮点。”新印1950文化创意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其实,除了老厂房、老物件,在新印1950文化创意街区内处处都可以感觉到印刷文化的魅力。巷子里别致的文字设计,墙上随处可见的立体雕刻汉字,随便一拍都非常出片,因此也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前来打卡。
同时,新印1950文化创意街区还是贵阳人吃喝玩乐潮流生活的新地标。目前,街区已签约的102个品牌中,有城市首店6家,西南首店1家,涵盖奶茶、西餐、火锅、烤鱼、甜品、泰餐、地方融合菜、咖啡、餐酒馆等多个业态。独具特色的1950特色印章、文创雪糕、印拓情书,让印刷文化与商业文化相融合,提供了全新的城市体验。
在城市极度扩张的今天,老城区依旧是许多人的心灵归宿。相较于精细规划、具有现代都市魅力的新区,老城区则是在漫长岁月中积累形成,因人口集聚而“生长”出来的,街区与街区间的交通布局、功能性划分经过无数人验证,符合城市机能。
加拿大城市规划专家简·雅各布斯在其1961年的著作《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简明扼要地概述了一个好的生机蓬勃的城市在形态上的四个要点:用途混杂、街区要小、不同年龄建筑物并存,密度要高,用年轻人的说法便是“好逛”。
同时,在学者项飙“重新发现附近”的影响下,慢慢的变多的人开始减少对数字技术的依赖,走出房门,重建对于个体、对于城市生活的认知,恢复城市的生态性。因此,推动城市Citywalk成为年轻人探索周遭、发现城市的新方式。
坐落于贵阳老城区的新印1950文化创意园恰如其分地践行了简·雅各布斯的观点,也成为城市人Citywalk的重要地标,在保留城市记忆的同时,用文化与商业有机结合的方式对老社区进行了延续,实现了新与旧、老与新之间的赋能。
“我们也期待着新印1950文化创意街区能为城市发展带来新活力,成为市民游客周末出行的新选择,期待着重生的新印1950慢慢的变好。”该项目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记者 李钰)